產業地產還是貓捉老鼠的游戲,多花點精力在產業的需求上
先講個故事,去年有人拜訪張江集團,張江集團領導很謙虛說“我們的產業投資做的不好”。好與不好,主要取決于“好與不好”到底用什么評價,你要用投資收益來評價,那比張江做的好的各類股權投資基金是很多的;你要用基金對于區域發展、中國產業發展貢獻來評價,起碼國內 - 張江無人能出其右!
園區非常大的價值就是統籌算賬,單個業務的價值是有限的,疊加城鎮化與區域發展、產業集聚才是有價值的,多者互補協同作戰。以產業集聚產生的科技創新生產力進步、城鎮化產生的城市發展效益作為最終底牌,構建一個區域發展永不虧損的基金!所以,園區必須有基金,可以收益率不高,但你不能沒有,產業投資是獲取企業經營需求信息的重要平臺。
講完故事我們來看現狀,“產業地產還是貓捉老鼠的游戲”,誰是貓呢?政府是貓 – 通過可售比例、產業審核準入、稅收罰則等等堵漏洞;誰是老鼠呢?產業地產商是老鼠,天天對著圖紙—怎么“偷”面積、怎么把兩棟變一棟、怎么抓投資客需求、隔壁項目用的什么營銷話術和策略、哪里去搞點商會資源。
當然這不是不對,但有這個精力好好去研究下產業企業的需求嘛!不要等房子賣不掉才想辦法做運營服務來補,說白了一旦鋼筋水泥干了,項目大概率是救不回來的!我不否認行業依舊處于過渡期,房地產依舊是賺錢的主流模式,那何謂房地產?高周轉,這是08年萬科GCT、龍湖PMO后,這10年才興起的!房地產當年的初心和本質不也是研究產品、研究客戶的需求嘛。
我理解,行業的機會還是存量資源的解放。你看,現在手里最有資源的還是很多已經成名的既往項目。這些項目有產業運營經驗、有政府參觀帶來的政府資源、有產業資源,也有出去復制的想法。但問題是,要他們和當年華夏幸福、中南高科發展時候一樣,離開現有單位,離職出去加入一個平臺,可能性不大了。那如何建立一個平臺,把這些資源真正的盤活,這對于園區發展,對于產業發展都是非常有利的事情。基于這個邏輯,其實也能理解 - 中小企業不是沒機會了,而是中小企業要按正常的邏輯去做,而不要硬生生扯到規模化大企業邏輯上來做,走規模化復制,這反而是一條窄路。
明年REITs擴容一倍是大方向,但園區別等REITs。從政策上來說,對于園區REITs還是有忌憚的,因為還是存在較為明顯的地產屬性。保租REITs可以一年走完流程,園區恐怕幾乎沒有這種可能性。和同行聊,現在園區REITs的實際情況是,大家都在排隊,排的沒信心了,放過一個讓大家都排的下去。當然這個政策會不會變,看今年發行情況就知道了。
所以對于一般的項目,建議還是主要考慮基金退出,或者其他金融方式退出,別死盯著REITs。還是那句話—產業地產融資難,關鍵是賺不到錢啊,難以標準化的賺錢是根本問題。
一直以來行業認為,規模化發展的二級園區開發。兩種模式相對比較穩健,1.聯東為代表的園區高周轉模式;2.國資入股模式,比較典型的是華城潤城、中電光谷,類似模型的企業已經將ROE做到了100%以上。
如果簡單把未來發展機會歸結為國資背景,那肯定是存在問題的。如今的管制邏輯從生意邏輯變成責任邏輯,關鍵就是主政者憑什么把這個項目給你?你的獨特IP是什么?你成功案例與對應能力是什么?講道理企業做出IP,講清楚自身發展邏輯,也是有業務機會的。
機制的問題很嚴重,園區非標適應的機制就應該是合伙制,這也是園區面臨的最核心的問題
園區長期存在一個問題—個人化經營與企業化經營的矛盾,你會發現很多企業特別是輕資產企業,做到最后就是一個品牌加一堆合伙人聯盟。總部對于項目并沒有實際的控制力,更類似一個后援服務機構。各區域各項目雖然頂著一個牌子,但各自為戰。
園區由于嚴重非標,從管理學角度來說,適應的就是合伙人制!這點從園區運營上也能看出,園區運營到底誰做的好?你去看華南很多中小企業園區,一個園區30個人的運營團隊,幾乎什么都考慮到了,運營可以說國內無出其右,為什么呢?因為這個是企業老板自己準備傳家的資產。
運營嘛,用不用心是基礎!
客戶主體決策人的變化,二代上臺其實對園區業務未來產生了深遠的影響
第一代制造業人現在年齡大概50歲左右,向后退、二代如何接班都是最直接的問題。如今廠房銷售的基本話術就是資產邏輯,企業家為什么聽得進去呢?一方面是國內的房東確實信用比較差,另一方面資產邏輯其實不只是作用于企業家的企業,更作用于企業家個人。其中比較典型的案例,建議可以去看下華南汽車城的時代愛車小鎮,如何精準的把握4S店老板對于發展與創新的需求,打造特色產品。這個項目操盤團隊也很有意思,用產業背景人員做項目負責人,地產背景團隊輔助產業背景團隊開展工作。
存量沒錢,增量沒地,地方政府的財政困局是結構性機會的關鍵
現在很多二線城市的局面可以用“存量沒錢,增量沒地”來概括,這種現象比較典型的包括廣州、杭州、寧波、乃至上海的部分郊區。即存量沒錢,拆不起,增量又受限于土地指標問題,大塊優質的土地需要預留給大型的招商引資項目,進而完成今年指標。這使得本地很多想新增投資制造業企業項目被反復延后。
“存量沒錢,增量沒地”究其根本還是地方財政壓力過大的原因,從中期來看這些問題都很難得到實質性的緩解。這種情況是如今二線、強三線城市對傳統產業地產商還有可談空間、產業地產商還有賺錢空間 – 即產業地產的“結構性機會”且中期發展不存在根本問題的原因。圍繞“地方財政困局”延伸的業務機會會在2023年會越發凸顯,就筆者了解現在杭州區域舊改已經出現了“政府給政策”增加容積率、可售比例,由市場化企業全盤統籌操作的案例。
綠 天 使 產 業 園
聚產業·匯人才·創價值
打造新時代新興產業集群
以“孵化+投資+加速+輔導上市”的服務模式
全方位賦能企業發展
聯系方式:
咨詢熱線:400-628-1280
網址:http://m.jdddb.com/
地址:青島市山河路702號綠天使產業園運營中心